高三物理教学总结

时间:2024-07-21 07:17:14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15篇)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15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物理教学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1

当下的高考物理试题命题始终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重点考查《考试大纲》中要求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另外还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能力等等。所以,在高三的复习备考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传授为教学重点,开展以能力训练和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从去年8月暑假补课到今年6月高考,一共是10个月的复习时间,除去节假日、洛阳市的四次大型统一考试和学校安排的模拟考试,总复习时间约为35周,我们将物理高考复习分为三轮,安排如下:

1.第一轮复习:打好基础,以全面复习知识点为主,构建中学物理的知识网络。根据高考大纲,我把高中物理知识分为69个考点。因为我校第一学期每周只有5节物理课和一节晚自习,平均每周可以复习3个考点。实验复习穿插爱安排在各章节复习中,即:在每章复习之后将本章的实验一起进行复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英班我用了24周,宏志班我用了23周。在实际教学中,精英班对知识挖掘得要比宏志班深,知识开拓也较广一些,所以在教学中总感觉时间非常1

紧张。据我了解,八中、轴一中每周六节物理课,一节晚自习。孟津一高每周六节课,四节晚自习。

2.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侧重在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上下功夫,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根据高考大纲,我把所有知识分为18个专题。因为第二学期变成了每周6节课外加1节晚自习,平均每周可以复习3个专题。实际教学中,精英班用了6周,宏志班用了7周。

3.第三轮复习:以模拟训练为主,针对前面的复习查缺补漏,强调考点的完整性,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和速度,强调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时间安排:5周时间。以各地模拟试题的训练为主,穿插做一些重点章节知识的小练习。在实际操作中,务必要根据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做好选题和组题,力求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训练,充分利用好宝贵的三轮复习时间。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简单题型在精英班只用于提升学生做题速度和增加学生信心,并没有讲;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型,只让尖子生开拓一下视野,在宏志班并没有面对所有学生讲,而是私下里谁问给谁讲。

二、具体做法。

(一)第一轮复习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扫描知识点,掌握物理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1.全面系统地进行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

具体做法:按课本的章节顺序进行复习,同时配备一本第一轮复习的参考书。在课堂上老师一般很难详细述及所有内容,主要是理出要点,突出重点,解决疑难,总结提高,并辅以典型例题,因此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自己还要认真阅读课本章节内容,包括阅读材料,并熟记公式,以免形成知识的缺漏,要努力拓宽知识广度。

2.对每章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知识串讲和习题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结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具有知识存贮准确、提取迁移快速等特点,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只要触及一点,就能通过联想,迅速形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群,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要抓住知识间的联系,结合《考试大纲》中的“知识内容表”,把相关的知识编成一定的结构体系。

3.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

通过习题训练和习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各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根据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我总结出以下10种主要的基本思维方法和10种主要的分析方法。10种基本思维方法是:

①理想模型法;

②极限法;

③综合法;

④系统法;

⑤等效法;

⑥逆向思维法;

⑦发散思维法;

⑧假设法;

⑨数形结合法;

⑩归谬法。

10种基本分析方法是:

①建模分析方法;

②受力分析方法;

③过程分析方法;

④状态分析方法;

⑤临界分析方法;

⑥能量分析方法;

⑦电路分析方法;

⑧整体法和隔离法;

⑨图象分析方法;

⑩数据处理方法和误差分析方法。

4.通过配套训练,检查学生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深度和准确度。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做一些习题,对不同类型的习题,要认真解答,做到对解决物理问题有明确的思路,并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对解题的规范性不作很高的要求。每一章复习结束后,要做一次全章训练题。对于本轮复习中做错的题,要如实记录在纠错本中。以便在第三轮复习中再看一遍。

(二)第二轮复习重在抓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1.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进行专题复习,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图象法”这一专题中,可以将原来散见于力学、运动学、电磁学中的图象,如v-t图、F-t图、U-I图、E-t图进行对比分析,可将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综合起来,从图线的纵轴、横轴的含义,截距,斜率,曲直,所围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意义,这样对专题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

2.逐步形成力、电磁等板块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科内综合的能力。在物理学科内,力、电磁各板块是有联系的,通过专题复习,要能够理清思路,找出其联系所在。主要有两条主线将它们联系起来,一是“力”这条主线,除了力学部分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磁学部分的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另一个是“能”这条主线,除了力学中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外,还有电学中的电势能等等,注意对物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3.领会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

除了基本分析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过程分解法、步步为营法;处理追及相遇问题常用的图像法;处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常用的等效法,等等。掌握这样一系列方法,并使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4.通过专题复习使掌握的知识得以延伸和拓展

以实验复习为例,虽然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通常不是课本上的原有实验,但也往往是建立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平时复习要注重将基础实验进行拓展。 ……此处隐藏24965个字……涵盖高考要求的各章节和实验的全面复习。一模后到二模前有三周的复习时间,我们安排的是重组38套模拟试题的专题复习,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重点知识做出回顾和熟悉,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提高解题能力,解难题能力上一个台阶的最后机会。

6.补遗和备忘录、考前祝福:复习课基本进行的是高考重点难点的知识,有些细碎的知识学生容易忽略和遗忘,所以我们在一模和高考前给学生印发了知识补遗和备忘录。一模前发的是简化的备忘录,高考前是详细的备忘录,是两个体系,不重复。高考前还借鉴海淀区教研中心编写的查漏补缺,选用一部分,再结合我们实际复习情况进行改编和增删。《考前的祝福》是最后一次课的内容,实际上是学生最需要注意的一些嘱咐,同时体现师生情感交流的一堂收尾课

这部分总结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使用的有二附中特色的校本复习材料是重点难点突出的,更是全面的。

二、研究

1.近年高考:备课组教师研究三年以来的高考试题(三年以前的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从中找出经常考的知识点、从没考的知识:经常考的知识点再次考查的概率大,我们就提炼出模型,学生加强练习,典型题目多次刺激;从没考过,但也是高考要求范围内的知识点我们也会重视,也会在各种测试中将这部分的内容融入进去。我们也仔细阅读了前一年北京地区高考的《试题分析》,对各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有大体了解,重视上面称赞的好题,吃透,领会。比如对难度适中,但区分度大,适合选拔的题目我们融入补充题或考试,给予了足够地重视。

2.发达地区:我们判断,发达地区、走在教改前面的省市的试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们备课组4位老师在完成全部38套试题的基础上,选择发达地区的试题作为重点研究的题目,总结出题概率大的物理模型、典型的物理过程,从中提炼相近或相同的解题方法。比如连续碰撞的模型,李华老师在A班给学生进行过相关训练,结果在高考中出现这个模型的时候,学生解答很顺利,为学生继续解答后面的题目赢得了时间。

3.借鉴其他学校:我们一模前复习阶段使用的“实验复习”资料,是借鉴四中的,我们经过整理和加工,使它更适合咱们学生。周末进行的实验专题,一部分是借鉴区里教研活动时提供的参考材料。这些材料成为我们校本核心复习材料的有益补充。我们也适当选用本年度其他区的模拟试题,比如:朝阳区二模考查的实验中涉及量纲分析,比较新颖,我们借鉴了,这次高考中最后一道选择题就需要根据量纲来分析,很多学生考完后都反应说讲过类似的知识。石景山(一模)考查的动量机械能的题,我们也在最后一次的补课中给学生进行了列方程解方程的详细分析,结果高考最后一道大题第一问就考了这个内容。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老师研究高考很重要,也列举了研究高考的几个切入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组的老师对高考的研究是力求全面的。

三、合作

1.组内合作:第一个体现是备课组内分工明确。备课组长负责的是:补充题修订、寒假五个专题、一模之后的理综命题、补遗和备忘录;每人都有任务的是:从无到有的单元测试题每人负责其中三章;周末专题三位老师轮流负责出题;每周的补课由三位老师按次序轮换;第二学期的理综考试命题三个人轮流出题。细致合理的分工使得复习工作能有序开展。这些工作绝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所以明确的组内分工,没有断裂的链条,使得这一轮的高考复习能顺利完成。

组内合作的第二个体现是--备课活动“时间常规化,内容具体化,过程民主化”:时间常规化:高三备课都有一个固定的活动时间,一般是一周一次。这是起码的要求,但仅局限于一周一次的备课,恐怕不够。作为高三来讲,平时的教学内容多,学生练习多,更需要及时交流和讨论。一次练习过后,及时交流试卷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交流试卷讲评的重点、方法以及拓展,已经成为我们组的惯例。

内容具体化:具体化是增强备课成效的前提。除了及时交流以外,每周一次的固定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一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及突破方案;一周内每个备课组成员需要完成的任务、完成时间。活动内容具体化,使备课组成员都会感到活动内容有用、管用。

过程民主化:在讨论复习课内容时,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互相借鉴,内容上不保留,形式上也不强求统一一致。

2.教研组层面合作:高三备课组是战斗在一线的,另外两个年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我们一模前的实验复习中,有一周多要独占物理组的实验室,高一高二年级的物理老师都能积极支持,虽然造成不便,也想办法克服。还有,临近高考,年级6月初组织的两次适应练习,另外两个年级的备课组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协助我们,提供优质的参考试题。我们也经常会在教研组内得到具体的教学策略的建议,这使得我们复习的有效性进一步得到增强。

3.理综组合作:第二学期有十四次理综考试,为了提高效率,每次都是我们备课组老师给整个理综组阅机读卡,并且将每个学生得分、试题错误统计打印或发给我们,节省了其他10名理综老师的时间。理综组老师也会共同研究学生。原5班的三位理综老师经常会一起讨论学生理综考试中的各种问题。理综组老师集体商定建议学生的答题顺序、答题时间分配,帮助学生树立总分意识,学生心里更自信,更踏实。

这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组内合作,还是教研组合作,还是理综组合作,都是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有了这样的共识,我们合作是愉快的,工作是愉快的!

四、其他

1.计划性强:工作提前谋划,会使我们掌握主动。高二暑假我们就制定了高三第一学期工作计划,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复习计划严谨规范。前面提到的明确的分工前提也是提前计划好,以便于有磨合和调整的机会。我们备课组在学期教学、单元测试和理综测试命题、实验室分配方案等几个方面都有落实到人的全面、可行的计划。计划使得我们的复习工作更加有序。

2.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关系这一点我有新的认识。高考要取得好成绩,相当一部分取决于高三复习课效果;高三复习课效果,又取决于高一高二的效果。我们在高一、高二教学中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兼顾,给学生补充了许多课外实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与学科的特点相适应。我们也布置有特色的作业,包括分层作业和验电器、卡尺、反应尺、热气球等制作。这些都是课堂外的拓展,我们也注重课堂内的难度和密度,高二会考前每天一道难题,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案,既解决了学生会考拿优的需求,也为高三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高三就要教会考试。高一高二注重学生对物理规律本身的理解,兼顾解题,而高三就要将解题放在首位,因而一些口诀类的解题方法我们尽量放高三再教,让学生在高一高二学到的是真的物理,高三学到高效得分的方法。

由于高三前教学难度到位,加上一模后的专题难度突破,在加上周末分类指导,使得我们二附中的学生在解难题上的得分已经排在各个学校的前列。

这部分需要强调的是,现在的好成绩是三年辛苦的工作换来的。备课组备课多数时候分两次备,一次备理论,一次备实验,作业、试卷和改错一直全批全改,及时讲评,谈话、答疑和辅导始终不敢放松,辛苦的劳动才换来了学生优秀的成绩。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