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2 22:41:11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一重点的研读一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或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2、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在初一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解题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⑴初读课文。

要求: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

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⑵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具体研习:

⑴明确目标。细读课文化,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①文章选取了长妈妈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②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⑵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⑶研习效果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①问题①: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这样几件事:

A、交待“阿长”的来历;

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

C、她懂得许多规矩;

D、讲“长毛”的故事;

E、给“我”买《山海经》。

②问题②(点拨提示内容):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③问题③(点拨提示):文章围绕长妈妈选择了5个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使长妈妈的品格风貌表现得非常突出。开头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法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旨在说明她是一个没有社会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们所知的平凡劳动妇女。接着第3~5段,从“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写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态,刻画了她质朴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从“我”的“不耐烦”去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如说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说这些“琐碎之至”的规矩,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质朴的品质和迷信的缺点。第13~18段:随着感情的变化,作者又从“我”对长妈妈产生的“空前的敬意”,来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从而提示了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笔一转,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而长妈妈高洁的灵魂也就在这“剥笋”式描写里,在由表及里、浅而深的认识过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现: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质朴、善良、慈爱的劳动妇女。作者在充分展现了长妈妈的品格风貌之后,在文章的结尾以深厚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之情。

四、课堂小结

解说: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在研习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好的现象进行表扬,给予鼓励,对不良现象要明确指出,并要求改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根据习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情况

二、研习课文

1、研习目标:

⑴指导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⑵品味本文的语言。

2、具体研习:

教师出示目标后,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相关文字进行评、点、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想互相提问,排除相互干扰,遇到问题举左手,由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巡回辅导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示,具有针对性。

3、研习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示。

目标①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⑴描写法:

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此处隐藏40397个字……>

1.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2.作者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

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真诚和善良

4.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这些描写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无知、淳朴

5.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事情?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6、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7、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买《山海经》一事写出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

附: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人物 :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拎出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品味细节 : 竖手指、睡觉姿态、古怪仪式、讲长毛

想象创新 : 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

主要事件:

切切察察的毛病饶舌多事

摆成大字的睡相不拘小节

令人厌烦的规矩 麻烦多事

长毛的往事 纯朴无知

购买《山海经》 热情助人

五、师生作结

鲁迅先生对阿长的热爱与悼念融在了课文的字里行间。

六、布置作业:

以我的母亲为题,仿写课文,写一段话。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阿长和》是一篇叙事散文,文中鲁迅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回忆了他儿时的保姆——长妈妈,表现了对她深厚真挚的怀念,同时也寄予了对中国没有文化又愚昧善良的劳动人民妇女的同情。这篇散文语言朴实,含而不露,幽默的调侃下蕴含着对阿长善良淳朴品格的赞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懂这幽默批判下的亲厚情感。

【学情分析】教学的起点

学生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愿意读。

学生能读懂文章的故事,感知到鲁迅对于长妈妈的怀念。

学生对于“审醜”的散文不大了解,不能很好把握长妈妈粗俗愚昧和善良淳朴之间的矛盾和统一。

【教学目标】教学的终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思考,获得自己的见解,运用合作探究,课堂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最终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运用圈点批注法细读课文,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把握和分析,加深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对于“审醜”的散文有粗浅的了解,初步学习用还原的方法深入解读课文。

学会从日常小事中体会熟悉的人的美好品质,发现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

【教学策略】

探究法

对话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回忆如果让你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你会写谁呢?鲁迅先生的记忆中也有对他重要的人,重要的事,他把这些记忆中的花瓣集合集合起来,编了一本书,叫《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读的《阿长和山海经》就是其中之一。

切题导入

阿长山海经 为什么以一个人和一本书为题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二者对于作者又有怎样的意义?

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已经是个好题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你是否喜欢这篇文章?

你是否喜欢长妈妈这个人?

作者喜欢她吗?少年时代的我,对长妈妈是什么样的感情?(到底是轻视还是敬佩?)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再次阅读课文,圈点批注

把“我”对长妈妈的观感发展和变化的关键词找出来。

为什么不写长妈妈的外貌,却大费笔墨写她的名字?

2、小组探究

3、全班讨论

问题1:

第一阶段:一般印象

不佩服、最讨厌、无法可想(读一读这一段,用还原法,说话时&没有礼貌、没有文化、不够文明;睡觉时&不够称职,跟她说她又听不懂)

第二阶段:矛盾加深

磨难(信念、冰冷的福橘&迷信,对生活只期望“顺顺溜溜”,把希望寄托在小孩子的一句话上)

第三阶段:一个转折

特别的敬意、伟大的神力(讲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我们怎么评价这个故事荒谬—但是年少的我听得非常认真,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我不怕,因为我不是门房,不掳了她去,因为她不是门房,又不好看,听说她能让大炮爆炸,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觉得占领全床也是应该的。越是讲得荒谬,越是听得当真,这就有点幽默了。有一个问题:阿长觉得这荒谬吗?成年的鲁迅呢?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写这个事呢?调侃,温和地讽刺)

怨恨(谋死了我的隐鼠)

第四阶段:又一个大的转折

空前的敬意(没有反语调侃的意思,非常感动)

那么总结一下,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呢?

没有文化,愚昧迷信然而淳朴善良,真心关爱孩子

作者对她是怀念的

那么为什么要把她写醜呢?为什么不美化她?

插入讲:审美的散文之外,有审“醜”的散文,醜的意思是不好看,不美,但这不美之下,又潜藏又美的情感。(举例灰太狼)在作者幽默的调侃下,生动的形象浮现在我们眼前,深厚的情感蕴含在我们心中了。

问题2:

为了交代阿长的名字,居然用了两大段,是不是太繁琐了?鲁迅不是说,写好了文章后至少要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东西删去吗?

用还原法:正常情况下,可以把他人的名字安在自己头上么?什么样的人会允许他人这样做?社会地位卑微的,不被尊重的。(哀其不幸)

长妈妈是一个典型代表,鲁迅借长妈妈,也表达了对旧社会没有文化、没有地位的劳动妇女的同情。(又有温和的讽刺)

四、结语

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长妈妈睡觉时候的“大”字,不辞劳苦给我买《三哼经》的形象留驻在了我们心中,人无完人,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同时具有毛病和美德的平凡人,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你们一定也写出这样好的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